山东烟富农业

全国咨询热线0535-5968767

烟富种苗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指苹果的叶片按正常规律不到落叶的时期而造成苹果叶片提前脱落的病害。早期落叶病是一类病害的总称,苹果早期落叶病是苹果褐斑病、灰斑病、斑点落叶病、轮斑病以及圆斑病的通称。其中最常见和为害最严重的是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褐斑病。


危害: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危害苹果的最严重病害和果园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比较普遍,是生产中最严重苹果叶部主要病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郁闭果园常有发生。首先发生在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上,逐渐扩展到全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叶片营养不良,形成落叶。造成果树有机营养积累显著减少,不但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及品质,影响花芽分化,使来年花芽质量下降,严重削弱树势,致使各种病虫害加重发生。对苹果生产破坏性极大。严重影响着红富士等主栽品种的连年丰产稳产。因此,搞好早期落叶病的防治,是生产上的一项重要工作。
苹果早期落叶病多年来一直困扰果农。陕西省苹果早期落叶病多次大流行,去年,全省果区又出现大面积早期落叶病,从6月中旬就表现出严重黄叶、落叶现象,进入7、8月份,大部分苹果产区出现大面积的叶片变黄,变花,严重地区出现80%的叶片脱落, 树上黄叶比绿叶多,树下落叶比树上多。还有一些园子,病叶齐落,下部内膛只见果子,特别是富士系品种表现尤为突出。
病因:
近年来,随套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以及气候、市场因素等的影响,果农对中后期病害防治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果农对早期落叶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认识不够,甚至根本不了解,放松管理。导致提前大量落叶的果园随处可见。苹果树早期落叶病的病叶黄化脱落原因是由于病菌分泌毒素刺激叶柄基部,提前形成离层细胞而致。造成苹果早期落叶的病因主要有:
2.1 清园工作不彻底 斑点落叶病、褐斑病均以菌丝(后者也能以分生孢子盘)在落叶中越冬,如果未彻底清扫果园落叶,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深埋,造成病菌基数多,自然会加重危害。有相当一部分果园没有彻底清园,残存有大量病枝、病瘤、病果、僵果、干枝等。清除了病果、病枝的,也是随处堆放,没有彻底深埋或带出园外进行处理,甚至有个别果农将其用作支撑物、防护围墙等,在果园及其周边环境存有大量病菌,致使病菌基数大,发病较严重。
2.2 气候条件适宜 高温多雨多雾有利于早期落叶病病原菌的繁殖传播,尤其是雨后高温,极有利于病害暴发与流行。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的发病轻重与降雨的多少及分布密切相关。大部分果农放松果园管理,降雨中间及降雨后不及时喷药保护和治疗,促进了病菌的侵染、传播和扩散。
2.3 果园密闭,通风透光条件差 有些果园密度较大,通风透光变差,树冠郁闭,引起果园小气候潮湿,给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及扩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相同的品种、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管理技术,地势低洼,未进行改形,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的发病重。特别是红富士树表现尤为严重。
2.4 连年环剥,改型修剪造成伤口过重 环剥、环割是果树栽培技术中一种有效的促花措施。此技术应在幼树、旺树上应用。但连年环剥、环割,易造成树体树势减弱。有一部分果农不进行强拉枝,而是急于求成,在树体各级主枝上、侧向枝组上,不管是永久树还是临时树枝组,一律进行环剥、环切,环剥多次且剥带较宽,遇到高温高湿条件,伤口愈合不好,容易引发早期落叶。在环剥(割)过重的苹果树上,特别是连年动刀、大小年结果明显的苹果树表现最为明显。
2.5 果树负载过重,树体营养没有及时得到补充 果树负载过重,树体养分匮乏,果园营养失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果农不是秋施基肥,而是春季看花量大小才决定是否施肥,树体每年施肥量很少,没有达到生产1kg果施2kg肥的标准;施肥结构不合理,不实行科学配方施肥,施肥种类上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多年不施有机肥料,土壤严重板结,枝条生长偏旺,叶片幼嫩抗病性差,树势极度衰弱。树体呈现出不抗寒、不抗旱、不抗病虫害的症状。
2.6 喷药不及时或者喷药不当
2.6.1 防治早期落叶病最佳时机应在5-6月 许多果农防病意识差,在病虫害的防治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症状不用药,等到有了病才用药,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这时损失已造成,并且防治难度加大。
2.6.2 在用药品种上,一是药不对路,不能对症用药 有时症状已经出现了,有些果农还在用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或者含量低的药,致使药越打病越严重。二是许多果农在果实套袋前尚能选择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品种,而套袋以后为节省投资,使用价廉的杀菌剂单剂或复配制剂(其中部分产品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大降低了控制病害的效果。少数果农还存在着只要套袋就不必打药或少打药的想法。
2.6.3 在用药时期上,主要表现为喷药间隔期过长 有些果农任意延长喷药间隔时间(有的甚至60天1次),如果间隔时间长,喷药次数少,则很难保证苹果树叶片上有持续的药膜或持久治疗病害的能力,很容易使病菌乘虚而入。
2.6.4 施药技术不规范,喷药质量较差 喷药应使用压力大、雾化好的喷药器械,应先喷冠下、内膛,后喷冠上、外围,并注重叶片背面;而大多数果农图省工求快,习惯用喷枪快喷,加上长距离移动胶管,致使压力不足,雾化性能不好,药液难以均匀喷布,导致冠下、内膛喷不到或着药较轻,使得漏喷、叶背着药少的果园很普遍,利于病菌入侵和流行。另外喷药不细致,重树冠处围而轻内膛,重树上部而轻中下部,重叶片正面而轻叶片背面。树冠郁闭的果园,施药者行走不便,增加了喷药作业难度,喷药未做到均匀细致,也是病害重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7 树势强弱对病情影响很大 强树病轻,弱树病重;幼树轻,结果树重;壮树、偏旺树轻,负载量大的树重。红富士品种易染病。
主要症状:
3.1 褐斑病主要危害苹果树的叶片,有时果实也能受害
3.1.1 危害叶片时,病斑为暗褐色,边缘不整齐,病斑周围保持绿色。叶片病斑有三种类型:①同心轮纹型:叶片发病初期,在正面出现针尖大小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型,0.50-1cm直径。中心暗褐色,四周黄色,病斑周围有绿色晕。后期在病斑中心出现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叶背病斑中央暗褐色,周围浅褐色,无明显边缘。病斑近圆形,轮纹较明显。 ②针芒型:病斑深褐色,呈放射状(针芒状)向外扩展。无一定边缘,病斑小,但数量较多,常遍布叶片,后期叶片病斑渐变黄,但病斑周围和背部仍保持绿褐色。③混合型:病斑较大,近圆形,其外缘呈针芒状,常常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其上亦有小黑粒点。但不呈明显的同心轮纹状,病斑暗褐色,后期病斑中部为灰白色,周围为暗褐色,外缘仍保持绿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有的周围呈针芒形。三种类型的共同特征是:均使病斑中央变黄,周围仍保持绿色晕圈,病叶易早期脱落。
3.1.2 果实染病时,先出现淡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型或不整形,直径为6-12mm,病斑褐色,凹陷,表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下1-2mm深病部果肉褐色,坏死组织不深,海绵状,不软腐。
3.2 斑点落叶病主要危害叶片 主要发生在嫩梢叶片上,特别是展叶20d左右的嫩叶最容易受害,也能危害嫩枝和果实。
3.2.1 为害叶片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直径2-3mm,病斑周围有紫红色晕圈,边缘清晰,条件适宜时,病斑逐渐扩大,直径为5-6mm,红褐色,边缘为紫褐色。有时病斑中央有一深褐色小点,外围有一深褐色环纹,状如鸟眼。天气潮湿,病斑正反面长出黑色霉层,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多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在高温多雨季节病斑迅速扩展,数个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形成不规则形褐色大斑,连在一起呈云朵状,叶尖干枯,皱缩变黄,叶片扭曲畸形,最后叶片枯焦脱落。
3.2.2 新梢发病较轻者,皮孔膨大、裂开,重者产生2-6mm褐色近圆形病斑,病斑稍凹陷,周围常产生裂纹。
3.2.3 幼果受害,产生近圆形褐色斑点,有红晕,病下果肉变褐,木栓化。
苹果树早期落叶病的发生规律:
早期落叶病主要由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苹果褐斑病菌所引起。造成病害大发生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降雨。多雨多雾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和雾露重的年份,发病早而重,常出现病害流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特点是侵染后即可发病,并很快造成落叶。斑点落叶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病枝等病残体或芽鳞中越冬。褐斑病病菌以菌丝体、分体孢子盘(器)在病叶、被害枝、果实上越冬。
在园中落叶上越冬的病菌,翌年春当温度回升、多雨时,苹果落花展叶后,越冬病菌遇雨或浇水后,开始大量产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以子囊孢子为主),随雨水冲溅到树冠下接近地面的叶片上,成为初侵染源。接触寄主后萌发产生芽管,继而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直接从叶面或叶背(叶背为主)侵入。病害的潜伏期随气温升高而缩短,潜育1-2周,2-8周内落叶,以后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重复侵染。雨水是病菌传播的主导因素。褐斑病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旬左右田间开始出现新病斑并产生大量的孢子,7-8月进入盛发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反复再侵染,此时重病叶开始脱落。夏秋雨季提前的年份病害就大流行,或7-8月高温、多雨,8-9月间可使易感该病的品种叶片大部分脱落,当遭遇干旱等不良生长环境便加速落叶。至10月停止发展。褐斑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树势、品种、栽培措施密切相关。潮湿是落叶上病菌形成子囊盘的必要条件。春雨早而多,有利病害发生和流行。夏、秋季雨季提前、降雨量大常加重病害。斑点落叶病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盛发期,通过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或从表皮直接侵入幼叶、新梢和果实等组织。病菌主要侵染展叶后20d内的嫩叶和新生的新梢,病害潜育期只有1-3d。苹果斑点落叶病严重时从花前就开始发生,延续到9月份;斑点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降雨早、雨日多、雨量大,发病早、发病期长、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