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锈果病俗称花脸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并有扩展蔓延趋势。一般多为零星发生,有的果园病株率高达10%以上。
[识别特征] 苹果锈果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部分品种的幼苗和徒长枝上也有症状,但不易识别。果实症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锈果型:病树落花后约1个月,病果先从顶部出现深绿色的水浸状病斑,并沿着果面向果梗纵向发展。逐渐形成与心室顶部相对的5条纵纹。且木栓化为铁锈色。随着果实生长,锈斑龟裂,果面粗糙,甚至果皮开裂。果实发育受阻形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病果小而坚硬。这类症状常表现于国光、富士和印度等品种上。
(2)花脸型:病果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出现很多近圆形的黄绿色病斑,成熟时斑块也不变红。果面呈现红绿相间的花脸症状。病果小,略带凹凸不平状。此类症状常见于祝光、倭巾及海棠、沙果等品种。
(3)锈果花脸复合型:病果在着色前,多于果实顶端出现明显的锈斑或在果面散生斑块,着色后在未发生锈斑部分或锈斑周围出现不着色斑块,果面红绿相间,形成既有锈斑,又有花脸的复合症状。常见于元帅、红星、新红星等苹果品种。
以上二种症状类型,并非截然划分,在同一品种,同一病株上可以混合发生。在不同品种,不同年份也可以单独表现一种类型。
病苗和病树徒长枝的症状表现是:病苗矮小细弱,叶片反卷成弧形或圆圈状,病叶硬而脆,易从叶柄中部断裂。苗木中上部发生木栓化坏死锈斑。徒长枝中上部叶片表现与病苗相似。
[发生特点] 苹果锈果病最早认为是由病毒侵染引起,近年来国内用四环素族药物作治疗诊断,怀疑为类菌原体所致,但未确诊。日本小金泽等用病株提取核酸,发现其 RNA分子大小为病毒粒子的1/20,断定为类病毒,我国部分专家也很赞成。锈果病除由病接穗、砧木通过嫁接传染外,病健树根部自然接触也能传染。此外还可通过在病树上用过的刀、剪、锯等工具接触传染。梨树是该病的带毒寄主,但本身不表现症状,与梨树相邻的苹果园或梨树混栽苹果树发病较重。国光、秦冠、元帅、红星、青香蕉等品种较易感病。金冠品种比较耐病,带毒株一般不表现症状或症状较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