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球蚧又被叫做西府球蜡蚧、沙里院球蚧、沙里院褐球蚧。该害虫属于同翅目,蜡蚧科。该虫主要危害地区包括河北、河南、辽宁、山东等地。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该害虫排泄蜜露常导致煤病的发生,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削弱树势,严重的甚至致使果树枯死。
病症:
若苹果球蚧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该害虫排泄蜜露常导致煤病的发生,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削弱树势,严重的甚至致使果树枯死。
病原:
成虫雌体呈卵形,背部突起,从前向后倾斜,多为储红色,后半部有4纵列凹点;产卵后体呈球形褐色,表皮硬化而光亮,虫体略向前高突,向两侧亦突出,后半部略平斜,凹点亦存,色暗。雄体淡棕红色,中胸盾片黑色;触角丝状10节,眼黑褐色;前翅发达乳白色半透明,翅脉1条分2叉;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性刺针状,基部两侧各具1条白色细长蜡丝。卵圆形淡桔红色被白蜡粉。若虫初孵扁平椭圆形,橘红或淡血红色,体背中央有1条暗灰色纵线;触角与足发达;腹末两侧微突,上各生1根长毛,腹末中央有2根短毛。固着后初橘红后变淡黄白,分泌出淡黄半透明的蜡壳,长椭圆形扁平,壳面有9条横隆线,周缘有白毛。雄体长椭圆形暗褐色,体背略隆起,表面有灰白色蜡粉。雄蛹长卵形,淡褐色。茧长椭圆形,表面有绵毛状白蜡丝似毡状。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一年生1代,以2龄若虫多在1-2年生枝上及芽旁、皱缝固着越冬。翌春寄主萌芽期开始为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羽化期,5月中旬前后开始产卵于体下。5月下旬开始孵化,初孵若虫从母壳下的缝隙爬出分散到嫩枝或叶背固着为害,发育极缓慢,直到10月落叶前脱皮为2龄转移到枝上固着越冬。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一般发生年份很少有雄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