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霉心病又被叫做心腐病。该病在全国各个地区的苹果产区都会出现。尤其是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北京、天津、四川等地出现的频率较高。苹果品种不同,其发病率也不同,部分品种如红星、红冠发病率很高,严重时发病率可达80%。
症状:
为害果实,造成果实心室发霉或果实腐烂。病果果心变褐,充满灰绿色或粉红色霉状物,从心室逐渐向外霉烂,果肉味极苦。外观症状不明显,较难识别。幼果受害重的,早期脱落。近成熟果实受害偶尔果面发黄,果形不整,或者着色较早。生长期,病果外观无症状,比健果早着色,易脱落。贮藏期,病部只在心室,呈褐色、淡褐色,有时夹杂青色或墨绿色,湿润状。
病原:
多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包括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镰刀菌Fusarium sp.,棒盘孢菌Corynem sp.,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 sp.等真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在病果或坏死组织内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开花期通过警筒至心室间的开口进入果心。开始侵人果心的时期一般为5月下旬,果实开始发病的时间为6月下旬。病菌进入果心以后并非立即扩展致病,只有到果实衰老时才蔓延引起发病。花期前后降雨早、次数多、雨量大,阴湿地区比干旱地区发病重,晚春高湿温暖,夏季忽干忽湿都有利于霉心病发生;果园管理粗放,结果过量,有机肥料不足,矿物质营养不均衡;地势低洼潮湿,树冠郁闭,树势衰弱等因素都有利于发病。在0℃以上时,随着贮藏温度的提高,发病逐渐加重,特别是达到10℃以上时,心腐率显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