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白粉病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同时也是苹果病害中难以防治的病害之一。该病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十分分布,且为害极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病害的发生日趋加重。其中渤海湾地区、西北各省以及四川、云南高海拔的苹果新发展地区发病严重,其他地方一般为害不重。但有的年份,也可大发生,新梢被害率高达70%-80%,可造成新梢停止发育,直至枯死。
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梨树,被害新梢生长受到很大影响,不但影响当年产量,而且不利于叶芽与花芽的分化,从而降低第二年的产量。少数严重受害的果树,叶片提前枯死脱落引起新梢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树势,缩短结果年限。
病症状:
苹果白粉病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幼苗或嫩梢、叶片,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嫩梢染病,生长受抑制,节间缩短,其上着生的叶片变得狭长或不开张,变硬变脆,叶缘上卷,初期表面被覆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变为褐色,严重的整个枝梢枯死。叶片染病,叶背初现稀疏白粉,新叶略呈紫色,皱缩畸形,后期白色粉层逐渐蔓延到叶正反两面,叶正面色泽浓淡不均,叶背产生白粉状病斑,病叶变得狭长,边缘呈波状皱缩或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病叶自叶尖或叶缘逐渐变褐,最后全叶干枯脱落。多幼果受害,多发生在萼的附近,萼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硬的组织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纹。
病原:
Podosphaeraleucotricha称白叉丝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Oidlumsp.邓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的鳞片内越冬。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春季冬芽萌发时,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侵染。4-9月为病害发生期,4-5月气温较低,为白粉病的发生盛期。6-8月发病缓慢或停滞,待9月秋梢萌发时又开始第二次发病高峰。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栽植密度大,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枝条纤弱的果园,发病重。修剪时枝条不打头,长放,保留炭量越冬病芽的,发病重。